儿童是人类成长的过渡时期,也是预示着未来的新力量。而在不同的文化、上下文、语境、历史背景中,关于“儿童”的定义和定位也常常存在着差异。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儿童往往被视为家庭的中心,是老人和父母晚年的主要依靠。同时,因为儿童身体及心理上的特殊性,他们也尤其需要家庭的关注、照顾和陪伴。
如今,在信息社会的时代里,家庭结构的变化、受教育资源的分配、兴趣爱好等方面都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成长。而随着家庭儿童独自面对社交媒体、电视、电脑游戏等科技产品的时间增加,有一件事是毋庸置疑的,家庭对于儿童的影响和作用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。
家人的常识提示及谆谆教诲是儿童社交化生活中远胜于电脑游戏的。在中国,“儿童”的保护和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是不可偏废的。日常生活中,父母和祖父母的教育和关爱,相互尊重、宽容、理解和信任,才是家庭和睦关系的基石,是长期稳健的家庭教育。
脱离家庭,作为单独的个体,儿童内心深处的缺失,无法弥补。虽然一些家庭条件可能不如理想,但是尽量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,呈现出对孩子更多的关心、耐心、理解和宽容,是必须做到的。同时,认识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特殊性及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,也是关键。
一个健康的、合理的家庭关系,是儿童成长的基石,更是孩子一生的财富。在家庭中,儿童应该得到恰当的保护、关注和引导,从小养成勇敢、自信、担当、乐观的品质,在未来可以更好地面对生活的困难,创造更美好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