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号浪吼是指风浪非常大,呼啸声和打击声不绝于耳,来自万里无云的海洋。
由于受制于自然环境的不稳定和时常带来的灾难,古代船舶航行时常不得不面对风浪巨大的海上情景。
在古代,风号浪吼是普遍存在的,所以我们可以在古代皇帝的诗篇,文学作品中找到它们。在宋代诗人苏轼的《御沟西亭夜泊》中,他描绘了此情此景:“潮退去,声势更高,意有余,力不足。倚阑干,黯然自嗟。”,表现了他对风浪急惊飞来的畏惧;宋代名将岳飞的《满江红·登武昌楼》中也写到,“壮志饥餐胡虏肉, 笑谈渴饮匈奴血,待从头、收拾旧山河,朝天阙。”,显示出他的雄才大略以及临危不惧的军人气概。
如今,“风号浪吼”成为了一种表现冲击力的用语,在拥有浪漫充斥的海洋风光中,这个说法充满了冒险、豪迈、激昂的气息。例如在电影《泰坦尼克号》中,泰坦尼克号号船与冰山相撞后,迅速倾斜,水浸船舱,漏水声、呼喊声、沸腾的人潮等表现的就是“风号浪吼”的场面。